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4月18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刘胤衡 记者陈晓)北京市昌平区一外卖骑手刘某完成订单后,在回家途中闯红灯并超速行驶,与一轻型厢式货车相撞受伤,被送往医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平台已为其缴纳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以下简称“新职伤”)费,这次意外能否申请理赔?今天,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联合昌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通报了这一典型案例。
此案中,根据交管部门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刘某驾驶电动自行车在机动车道内行驶,且违反信号灯通行、超速行驶,承担事故主要责任。案涉平台就刘某受到的事故伤害提出职业伤害保障待遇给付申请。昌平区人社局经审查认为,刘某发生交通事故时,平台订单任务已经结束,处于非在线状态,不属于执行平台订单任务期间,故作出不予确认职业伤害结论书。刘某父母不服,诉至法院要求撤销该结论书。
昌平区法院经审理认为,外卖骑手是否平台在线,是考量其是否属于工作状态的重要因素之一。刘某事发时已完成平台订单任务并已在平台下线,意味着平台无法对其派发工作任务,也就不再对其进行工作管理,此时其不属于工作状态。同时,该交通事故刘某负主要责任,故昌平区人社局认定刘某情况不符合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有事实和法律依据。最终,法院判决驳回刘某父母的诉讼请求,支持昌平区人社局作出的不予确认职业伤害结论书。
昌平区法院行政庭负责人尹海萍介绍,为切实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国出台了《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办法(试行)》。平台企业为通过平台注册并接单,以平台企业名义提供出行、外卖、即时配送和同城货运等劳动并获得报酬或者收入的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缴纳职业伤害保障费,保障遭受职业伤害的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新职伤”具有社会保险性质,切实保障劳动者因工作原因受到的伤害获得医疗救治、经济补偿的权益。
尹海萍说,根据《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办法(试行)》,在执行平台订单任务期间,因履行平台服务内容受到事故伤害、暴力等意外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在执行平台订单任务返回日常居所的合理路线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应当确认为职业伤害。本案中,刘某事发时已不处于平台在线状态,应属于执行平台订单任务返回日常居所途中,但其在交通事故中负主要责任,不符合确认职业伤害的条件。
尹海萍提示,为预防职业伤害,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在从业过程中应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多平台同时抢单、亚盈体育平台超速行驶等高风险行为,穿戴好反光衣、头盔等防护设备,同时要定期关注自身健康及车辆状况,避免过度劳累引发突发疾病。发生事故伤害后,要保留接单记录、定位轨迹、医疗证明等证据,善于使用平台“一键报案”等功能。平台亦应合理设置配送时限,避免算法过度施压,同时为新形态就业人员开展安全培训,提升从业者风险意识。
“部分案件中,劳动者、亚盈体育平台用人单位及人社部门对工作场所和工作原因的认定争议较大,特别是伤害并非发生于传统典型工作场合时更容易产生争议。”昌平区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张宝武介绍,随着平台经济迅速发展,出现大量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快递员、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等主张工伤保险待遇或职业伤害保障待遇的情况不断增加。此外,工伤认定行政案件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通常存在劳动争议,行民交叉情形多发,行政机关往往需要等待劳动仲裁和民事判决认定后再作出工伤认定,工伤救济周期较长。
北京市昌平区法院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通报工伤认定情况和典型案例显示,劳动者对未签劳动合同、未缴社保及工伤认定规定认知不足,用人单位违法用工、逃避赔偿,是工伤案件多发及认定困难的重要原因。
对此,昌平区法院推行“全院一件案”机制,并加强府院联动,促进劳动争议、行政争议一揽子化解。同时针对性发送司法建议,积极组织庭审观摩和普法授课,提高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法律意识和抗风险能力。
“要以聚焦企业群众需求为导向,实现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伤待遇支付的工伤全链条一体化服务模式。”昌平区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齐俊国同时提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要依法参保、做好工伤预防、注重证据收集保存等。